0%

我叫大华,是一位在全民短视频时代坚持用26全键盘发短信的那个老古董,是那个在AI绘画席卷全球时坚持摄影采风的老顽固,是那个在别人都在元宇宙买房时还在用存钱罐的古典经济学者——现在,我又在个人博客将死的哀乐中,新申请了一个域名,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个人博客,光荣地成为了赛博坟场守墓人。

你可能要问:这年头谁还看博客?是短视频不够香,还是社交平台不够闹?但请注意,我选择在互联网的诺亚方舟上给自己钉了个木筏,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。

我开博的三大科学理由:

逃离AI饲养员计划 算法推荐给我的内容已经从”五分钟看完《百年孤独》”进化到”三秒体验分娩镇痛”,我怀疑再这样下去,某天打开APP就会直接弹出”脑机接口安装教程”。这个博客是我的野生保护区,这里没有信息茧房,只有我撒丫子乱跑的思维。

对抗金鱼记忆综合症 上次看到某网红塌房时,我对着手机屏幕足足困惑了十分钟——这不是三年前塌过的那位吗?怎么又盖好房子再塌一次?在这里,每篇博文都会标注事件的时间锚点,保证二十年后的我翻开时不会发出”原来2024年人类还在用手机”的考古惊叹。

阅读全文 »

当暮色浸染槎城,东江与新丰江如两条流光缎带,将河源切割成三面环水的玲珑半岛。新丰江水清冽如寒玉,东江水流厚重如琥珀,两江交汇处的水纹在夜色中泛起粼粼碎金。沿河步道上的暖黄地灯与跨江大桥的霓虹倒影交织,仿佛给水面镶上一条闪烁的银河腰带

【光的容器】 暮色是液态的哲学,在透明介质里结晶出时空的褶皱。那些悬浮的光斑不是倒影,而是建筑与云絮在量子层面的纠缠态。工业棱角在折射中坍缩为柔软函数,树影以分形算法解构着理性的边界。所有坚硬存在终将溶解于光的波粒二象性——当黄昏穿过空间的晶格,金属学会呼吸,混凝土泛起潮汐,整个城市成为盛放虚无的透明器皿,每个像素都在演绎物质与虚空互为倒模的永恒辩题。

《褶皱时光》 
高架桥的轰鸣在虚焦里流淌, 
红衣是血液的坐标, 
长凳托起都市的顿号。 

树影筛落电子独白, 
蜷缩的剪影与光斑对弈, 
绿荫在像素中洇成水墨。   
磨砂质地滤过馒头香的白噪音, 
垂落的狗绳丈量初冬的凉意。 

当世界以1/100秒疾驰, 
总有人在时光褶皱里—— 
打捞未被收割的寂静, 
或与条纹小狗平分 
一粒阳光的重量。